4月28日,隨著最后一段鋼箱梁的吊裝及順利連接,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懸索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順利合龍,標志著深中通道橋梁工程的全線貫通,這也是作為在建的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建設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合龍儀式在深中通道橋梁工程最高點——伶仃洋大橋跨中的橋面舉行。中鐵寶橋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韓小義,中鐵寶橋揚州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深中通道項目經理袁俊到場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
深中通道是世界罕見的集海底鋼殼沉管隧道、海中超大跨徑橋梁、深水人工島、水下樞紐互通于一體的超級跨海通道集群工程。主體工程全長約24.03km。中鐵寶橋參建的伶仃洋大橋為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主跨1666米,主塔高270米,相當于90層樓高,通航凈空高度為76.5米,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懸索橋。
自2020年4月28日開工以來,寶橋人抗疫情、斗洪水、戰臺風,攻堅克難、勇于創新,歷時三載,在珠江口岸、伶仃洋上又架起了一道鋼鐵彩虹。
技術攻關!質量管控百分百
▲板單元船位埋弧焊接
大橋運營期間,在車輛行駛的交變載荷作用下,鋼箱梁正交異性板易產生疲勞開裂的問題一直是鋼箱梁制造中的世界性難題。中鐵寶橋研發了正交異性鋼橋面板U肋雙面埋弧全熔透焊接接頭,實現了U肋焊接的全熔透、無缺陷、可檢測,一次檢驗合格率達99% 以上,較傳統接頭提升鋼橋面板疲勞耐久性100% 以上,保障了正交異性鋼橋面板的長效化和高質量。
智能制造!“三個轉變”結碩果
為進一步全面推進自動化、信息化在鋼箱梁制造中的應用,自港珠澳大橋以來,中鐵寶橋不斷升級裝備和優化工藝,在深中通道項目建設初期,就提出了“標準化、工廠化、智能化、專業化、精細化”建設理念。
▲板單元焊接機器人
經過多次的調研,結合現有先進設備,以解決正交異性橋面板疲勞損傷等鋼箱梁通病為突破點,打造了以板材智能下料切割生產線、板單元智能焊接生產線、節段智能總拼生產線、鋼箱梁智能涂裝生產線以及車間制造執行智能管控系統為核心的“四線一系統”智能設備集群,使單元件制造智能設備使用率達100%,板單元制造生產效率提高了30%以上,智能噴砂效率相比于傳統手工噴砂效率提升5倍,將鋼箱梁的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此基礎上,還陸續研發和應用了U肋激光除銹、四臂協同式機器人焊接、板單元激光切割等關鍵制造技術。
百年工程!通江達海架通途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A”字形交通主骨架的關鍵一橫,深中通道將串聯起珠三角東西兩岸,使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間一小時生活圈真正形成,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產業互聯互通、融合發展。大橋通車后,將與中鐵寶橋參建的南沙大橋(原“虎門二橋”)、黃茅海通道以及其他橋梁組成大灣區跨??缃ǖ廊?,成為撐起大灣區發展的“交通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