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科技》報9月16日報道:7月20日,寶雞市下發《關于寶雞市第十九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成果的通報》,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寶橋”)參評的3項學術成果喜獲佳績;20天后,公司推薦的“重載鐵路合金高錳鋼轍叉研發”項目在陜西省首屆秦創原高價值專利大賽中再獲佳績。
中鐵寶橋作為我國鋼橋梁和鐵路道岔制造的“國家隊”,公司研發技術和生產規模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工藝裝備和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中鐵寶橋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總平臺”效應,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積極進駐秦創原,開展聯合創新,攻克多項產業技術難題,持續鞏固公司在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的龍頭地位。
打造創新體系 攻克技術難題
作為寶雞市2022年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重點項目,中鐵寶橋以全國最大的高錳鋼轍叉基地——中鐵寶橋轍叉分公司為平臺,著力開展重載鐵路用合金高錳鋼轍叉研發工作?! ?/span>
目前國內重載鐵路對長服役壽命轍叉需求迫切,如何進一步提升高錳鋼轍叉制造工藝,提升產品服役壽命,成為中鐵寶橋繼續立于行業前沿的關鍵。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鐵寶橋歷時三年,建成了國內規模最大、最環保、產品門類最齊全、鑄造技術最先進、加工設備最先進、檢測技術最先進、智能化管理最先進的重載高錳鋼轍叉生產基地。基地占地468畝,投資5.7億元,從煉鋼到機加工成品,實現全工序鏈的智能制造,設計年產高錳鋼轍叉15000根。
據介紹,中鐵寶橋依托高錳鋼轍叉基地和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創新平臺工作機制有序運轉,持續推動科技創新最高決策機構,研發機構,試驗驗證機構和多層次、多維度創新平臺融合發展,大大提升了研發合金高錳鋼轍叉關鍵技術的創新效率?! ?/span>
目前,中鐵寶橋已經完成了合金高錳鋼轍叉鋼坯制備技術開發和重載鐵路用75-12、60-12號鑲嵌翼軌式鍛造高錳鋼組合轍叉試制及部分產品上線應用。合金高錳鋼轍叉的關鍵技術開發已基本完成。
加強隊伍建設 激活創新基因
企業技術創新,建好人才隊伍是關鍵。近年來,技術人才“孔雀而東南飛”的現象逐步凸顯。受到市場利益驅動等因素影響,企業研發該產品的核心人員不斷流失,給企業發展帶來了不小的震動,這一教訓給企業管理層帶來深深的思索。于是,中鐵寶橋著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引進、培養、學習、使用、激勵機制,通過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等“真金白銀”投入,使科技人才感受到企業受到的理解、尊重、需要、關愛、價值。
為了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中鐵寶橋于2007年7月成立了技術中心;2008年,技術中心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14年,又被評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如今,公司技術中心已成為支撐中鐵寶橋創新發展的“孵化器”,成為“科技興企、人才強企”戰略的“制高點”和“頭腦風暴中心”。
推動產學研 增強創新力
在產學研合作中,多年來中鐵寶橋始終堅持以企業為主體,采用兩方或多方合作的模式,將各方利益與成果轉化的水平和取得的收益掛鉤,確??萍汲晒焖俎D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時速350公里高速道岔、250公里客專道岔、高中低速磁浮道岔等一大批代表行業最高水平的產品,就是深度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智慧結晶。與此同時,通過產學研合作,為公司科技人員的迅速成長創造條件,技術人員的“以我為主、自主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據了解,中鐵寶橋在與西安交大、西南交大、中交公規院、鐵科研等高校及科研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中,努力探索“產學研用”創新發展模式。2021年以來,公司與高校依托具體項目,開展各類學術交流,簽訂產學研合同,圍繞高錳鋼轍叉和合金鋼轍叉材料研發,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創新成果豐碩 見證寶橋創造
中鐵寶橋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不斷完善各項創新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修訂,為開展科技創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按照“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生產一代”的管理思路,強化科技項目的立項管理,并進一步加強科技項目研發過程管理和企業科技項目成果管理,中鐵寶橋科技項目研發共取得科技成果69項,對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021年,中鐵寶橋在鋼梁鋼結構、鐵路道岔、城軌交通產品領域不斷邁向新臺階,實現新突破。在科技項目研究、關鍵技術突破、重點項目建設、新產品開發、專利授權等方面多點開花,成果豐碩。全年科技項目立項共111項,取得科技成果69項。多個研究項目獲得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科技獎一等獎、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十八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等國家重要獎項。